导读
·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
"心梗夺命只需5分钟!30岁也可能猝死,记住含药、坐姿、咳嗽三招自救。每年100万人因此丧命,别让'忍一忍’害了你。"
内容由AI智能生成
图片
有用图片
图片
半条命,可能就卡在那五分钟里。心肌梗死,说穿了,其实就是心脏那条“水管”堵了,心肌缺血坏死,来得猛、来得快,真要命。
图片
有个人胸闷刚开始还想着是不是吃多了,结果十分钟后倒在地上,送到医院,心电图一看——急性心梗。医生说了句,“如果在家能早点做一点动作,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。”这话听得人后背发凉。
很多人都以为胸口疼,等等就过去了,扛一扛、忍一忍,结果却把命给扛没了。
其实心梗这个事儿,不光是老年人的“专利”。三十多岁的人一口闷酒下去也可能猝死在沙发上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的一项报告显示,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心梗,其中将近一半人是在送医前就没了呼吸。
图片
不是120不重要,是你等不起。
很多人对“胸痛”这俩字儿的认识,还停留在“心慌慌、喘不过气”的层面。殊不知,真正的心梗,往往不是电视剧里捂着胸口倒地那么戏剧化。它可能是后背发沉,可能是左臂发麻,也可能就是上腹不舒服,像吃坏肚子一样。
最吓人的是,那些不疼不痒的“哑巴心梗”,一声不响地就把人带走了。
这时候真不能再等医生上门。你得先自救。
图片
第一招,含服硝酸甘油,别咬碎。这可不是糖豆,咬了反而吸收慢。放在舌下含着,30秒起效。家里有心脏病的人,最好随身带一片,关键时候救命。
第二招,坐下别躺下,缓解心脏负担。 很多人一不舒服就想躺着,其实这时候躺平反而会让心脏更吃力。坐在椅子上,背靠着,脚踏实地,别乱动。
第三招,咳嗽法心肺复苏。 这不是开玩笑。人在胸闷时,有节奏地深呼吸后猛咳一声,每隔两秒一次,可以暂时维持心跳和血液循环。不能替代专业抢救,但能帮你撑到救护车来。
图片
这三招不是啥稀罕事儿,但真到关键时候,能不能想得起、做得对,全看平时有没有记住。
说到这儿咱得好好聊聊这个“胸痛”的来龙去脉。
首先,胸痛不等于心梗,但心梗一定会有胸痛。要命的是,有些人胸疼了,但觉得是胃胀、夹气、累着了。尤其是六十岁往上的人,血管早就像老化的水管一样,哪天突然破裂、堵塞,分分钟的事儿。
心梗的“导火索”很多,情绪激动、熬夜抽烟、暴饮暴食、体力透支,都能引爆那条“炸药线”。
还有个细节,很多老年人有“三高”,但觉得吃药就万事大吉。殊不知,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这三样东西,就像三把锯子,天天锯着血管内壁,哪天锯断了,心肌就“断粮”了。
图片
胸口闷、压迫感、像有块大石头压着,或者放射到左肩、左臂、下颌的痛,都是危险信号。
国家标准诊疗指南中提到,从症状出现到黄金抢救时间,只有90分钟。而其中前5分钟最关键。
别等了,真别等了。你一等,不是等救命的医生,是等死神敲门。
那怎么预防呢?说句老实话,防心梗,没有捷径,就是“清淡饮食、规律作息、适量运动”。
听起来老生常谈,但你真做到了吗?
图片
一天三顿饭,别顿顿大鱼大肉。肉不是不能吃,但不能只吃肉。猪油拌饭的日子过去了,现在是菜比肉重要。
再说运动,别一提锻炼就想着跑马拉松。老人家每天溜溜弯、爬爬楼、动一动手脚,比窝在沙发上刷短视频强多了。
血压、血脂、血糖这仨得盯紧了。每年体检不能落下,尤其是50岁以上的朋友,查一查心电图、做个冠状动脉CT,比你自己在家猜来猜去强得多。
还有个被忽视的事儿——心理压力。现在年轻人压力大,熬夜加班、情绪崩溃,心脏承压比想象的还重。别以为心梗只找老头儿,三十多岁的白领也能猝死在键盘前。
图片
别让“太忙了”、“没事儿的”、“我能扛”这些话,成为你生命的墓志铭。
有个数据得说说。2024年中国心血管健康报告指出,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超3.3亿。心梗年发病人数接近300万,死亡率达38%。
听着吓人吧?但这不是恐吓,而是提醒。
每一个“没事儿”的胸口疼,背后都可能是一场“悄悄的心梗”。
说了这么多,不是为了吓唬谁,而是想让你知道,真正可怕的,不是病本身,而是你对病掉以轻心的态度。
那些黄金5分钟,真的是生死一线之间。你多做一步,命就多一分把握。
图片
别等120,也别等别人提醒你。自救这事儿,得自己上心。
心梗不是“你倒下了,大家都哭”,而是“你倒下了,家就散了”。
所以记住这三件事:药别离身、姿势正确、学会咳嗽法。关键时刻,它们不是知识,是命根子。
人这一辈子最要紧的事,不是挣钱,不是出名,是活着。
就这点事儿,明白了,活明白了。
图片
#盛夏健康季#参考文献:
[1]国家心血管病中心. 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》[R].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, 2024.
[2]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. 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更新版》[J].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, 2023, 51(7): 567-583.
[3]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. 《中国居民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报告2023》[R]. 中国CDC心血管病预防控制中心, 2023.
声明: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,旨在传播健康知识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,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亿融配资-股市如何加杠杆-加十倍杠杆炒股-炒股指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