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糖友来说,血糖监测从来不是 “随手一测” 的小事。那些跳动的数字背后,藏着身体代谢的秘密 —— 就像一块块拼图,只有在正确的时间点采集,才能拼出完整的血糖波动图谱,为控糖方向提供精准指引。
今天就来聊聊糖尿病管理中 6 个必须盯紧的血糖监测时段,帮你避开无效测量的坑,让每一次扎针都有意义。
一、空腹血糖
清晨醒来,经过 8-12 小时空腹(通常是隔夜未进食),在早餐前 6 点到 8 点之间测量的血糖,被称为空腹血糖。这可不是简单的 “饿了一晚上的血糖”,而是反映身体基础代谢状态的 “晴雨表”。
控糖目标:非孕妇成人建议维持在 4.4-7.0 mmol/L。
为什么要测?它就像给胰岛的 “基础工作状态” 拍张照:如果空腹血糖老是超过 7.0 mmol/L,可能是夜间胰岛素剂量不够,或者凌晨升糖激素分泌过多(也就是 “黎明现象”);要是低于 4.4 mmol/L,就得警惕夜间低血糖的可能。对用长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糖友来说,这更是判断药物是否能覆盖 “从夜间到清晨” 这个关键时段的重要依据。
展开剩余75%关键提醒:空腹时间别太长(超过 12 小时可能因饥饿导致血糖反跳升高),也别太短(不足 8 小时测不出真实状态);前一晚该吃的药、该打的针得正常用,别为了 “测个好数字” 擅自停药,否则结果就成了 “人工修饰的假象”。
二、餐前血糖
准备吃饭前 15-30 分钟测一次血糖,早中晚三餐都一样 —— 别等筷子都拿起来了才匆忙测,那样数据可能 “赶不上” 调整饮食的节奏。
控糖目标:非孕妇成人建议低于 7.0 mmol/L;容易低血糖的朋友(比如老年人)可以放宽到 8.0 mmol/L 以内。
它的作用就像 “餐前调节器”:如果血糖偏高,这顿饭可以适当减少主食;要是偏低,就得注意别让下一餐间隔太久。对用短效胰岛素或促泌剂的糖友来说,餐前血糖更是判断上一餐用药是否合适的 “标尺”—— 要是总超过 7.0 mmol/L,哪怕餐后血糖正常,也可能是基础胰岛素 “后劲不足”,长期下去容易伤血管。
三、餐后 2 小时血糖
从夹起第一口饭菜(不管是汤、菜还是主食)的瞬间开始计时,整整 2 小时后测的血糖,才是真正的 “餐后血糖”。哪怕中间停了一会儿没吃,也得按第一口的时间算,差几分钟都可能影响结果。
控糖目标:一般成人建议低于 10.0 mmol/L;年轻、病程短的糖友可以更严格,争取低于 8.5 mmol/L。
这组数据最能看出胰岛的 “应急反应”:要是餐后 2 小时血糖总超 10.0 mmol/L,说明胰岛面对食物中的糖分 “扛不住了”,可能需要调整促泌剂或加用餐时胰岛素。更重要的是,研究发现餐后血糖每高 1 mmol/L,心血管风险就增加 11%—— 它就像血管的 “隐形磨损剂”,长期偏高会悄悄伤害血管内皮。
四、睡前血糖
睡前 15-30 分钟(通常是晚上 10 点左右,可按自己作息调整)测一次,能帮你给夜间血糖 “把好最后一关”。
控糖目标:普通成人建议 5.0-7.0 mmol/L;用胰岛素的朋友最好不低于 5.6 mmol/L;老年人可以放宽到 6.0-8.0 mmol/L。
如果睡前血糖低于 5.0 mmol/L,得赶紧吃点小零食(比如半块饼干),预防睡着后低血糖;要是超过 8.0 mmol/L,可能是晚餐吃多了,或者睡前胰岛素剂量不够。尤其孕妇,睡前血糖得保证在 5.6 mmol/L 以上,避免影响胎儿;老年人对低血糖不敏感,更要盯紧这个时段的数值。
五、夜间血糖
凌晨 2 点到 3 点的血糖,平时不用天天测,但如果空腹血糖老是不正常(比如持续高于 7.0 mmol/L 或低于 4.4 mmol/L),就得连续测 3 天 —— 它能帮你分清空腹血糖高是 “真高” 还是 “假象”。
控糖目标:3.9-7.0 mmol/L。
比如 “黎明现象”:凌晨身体会分泌升糖激素,导致血糖自然升高,这时候可能需要增加基础胰岛素;而 “苏木杰反应” 则是另一种情况 —— 夜间偷偷低血糖了,身体为了 “自救” 分泌升糖激素,反而让早上血糖偏高,这时候就得减少睡前药量。千万别只看空腹血糖就调药,结合夜间数据才能不踩坑。
六、随机血糖
一天中任何时候都能测,尤其是出现心慌、手抖、出汗(可能低血糖);感冒发烧、情绪大起大落;突然多吃了一碗饭或运动量翻倍时,必须马上测。
控糖目标:低于 10.0 mmol/L。
它能帮你捕捉 “意外波动”:比如发烧时,身体的应激反应会让血糖飙升,这时候可能需要临时加测、调整药量;尝试新食物(比如第一次吃某种水果)后测一测,能直观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,帮你优化饮食和运动方案。
肥胖与代谢病治疗中心在逆转糖尿病、减重上实现新突破,已为上万例糖友、胖友实现逆转。但是逆转2型糖尿病、肥胖减重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患者、医生直接良好的沟通,科学的糖尿病教育,个体化的合理降糖、减重方案,同时有针对性控制饮食和运动,体重达标,从而实现糖尿病、肥胖逆转。
发布于:广东省亿融配资-股市如何加杠杆-加十倍杠杆炒股-炒股指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